蘆筍的種植方法詳細步驟
蘆筍的種植方法主要包括選地、土壤準備、播種或移栽、田間管理以及采收等多個步驟。以下是劉保真蘆筍種植技術(shù)人員給大家整理的蘆筍種植的詳細步驟:
一、選地
蘆筍是多年生植物,需要選擇地勢高、排水良好、土層深厚肥沃、透氣性好的砂壤土或壤土。地塊要能保證蘆筍多年生長不受干擾。同時,蘆筍喜光,種植地應確保光照充足。
二、土壤準備
深耕土地:深耕深度在30~40厘米,以疏松土壤,利于蘆筍根系生長。
施底肥: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~4000公斤、過磷酸鈣50公斤、氯化鉀15公斤等作為底肥,以提供蘆筍生長所需的養(yǎng)分。
做畦:將土壤耙平后做畦,畦寬1.2~1.5米,畦高15~20厘米,便于排水和田間管理。
三、播種或移栽
播種
種子處理:播種前將蘆筍種子用25~30℃的溫水浸泡3~5天,每天換水1~2次,使種子充分吸水。然后將種子與細沙或蛭石混合,放入容器中催芽,催芽環(huán)境溫度維持在25~30℃,每天翻動兩次,待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。
播種時間:春季地溫穩(wěn)定在10℃以上時即可播種,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;秋季在8月下旬到9月中旬。
播種方法:在畦面上按行距30~40厘米開溝,溝深2~3厘米,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(nèi),然后覆土1~2厘米,輕輕鎮(zhèn)壓。播種后要保持土壤濕潤,可覆蓋地膜或稻草保濕。
移栽
幼苗培育:播種后,待蘆筍幼苗長到一定高度(如20~30厘米)時,可進行移栽。移栽前要進行煉苗,使幼苗逐漸適應外界環(huán)境。
定植:在畦面上按行距1.2~1.5米、株距30~40厘米挖穴,將幼苗帶土移栽到穴內(nèi),澆足定根水。
四、田間管理
澆水:蘆筍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,根據(jù)天氣和土壤墑情適時澆水。但注意避免田間積水,以防漚根腐爛。
施肥:結(jié)合澆水追施稀薄的人糞尿或尿素等氮肥2~3次,每次每畝施尿素5~8公斤。同時,可施用磷酸二銨等磷肥和鉀肥,以滿足蘆筍生長所需的多種養(yǎng)分。
中耕除草:蘆筍生長期間要及時中耕除草,防止雜草滋生,影響蘆筍生長。
培土:隨著蘆筍的生長,要逐漸培土,使蘆筍的根莖部分埋入土中,利于蘆筍的生長和發(fā)育。
五、采收
蘆筍的采收時間一般在春季,當蘆筍嫩莖長到一定高度(如20~25厘米)時,即可進行采收。采收時要使用鋒利的D具,避免損傷蘆筍的根莖部分。采收后要及時處理蘆筍,保持其新鮮度。
六、病蟲害防治
蘆筍生長期間要注意防治莖枯病、褐斑病、蚜蟲、薊馬等病蟲害??刹扇∩锓乐?、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方法進行防治。同時,要加強田間管理,提高蘆筍的抗逆性。
上一條:浸泡完成后,蘆筍種子需要催芽嗎 | 下一條:白蘆筍采收工具和采收時間 |